讓我們第一步接觸或複習一下該世界系背景下智能形成的條件:
該世界系整体基于粗糙的[笛卡爾二元論],即物質(Re)和意識(Im)相互獨立並行但依舊相互影響。並行線之間不變的距離决定了影響的强度,由此决定了不同世界觀背景中智慧生物本身能達到的最高智能水準。記這一「水準」为關係度d(雖然用了度量的表示不過直觉上與距離是成反比的),起主要作用的為兩個閾值,記為人格包含意識强度的最小值d1与最大值d2,d1<d2。
- 低度:d(Re,Im)<d1EX:死界(LH)
特征為無法形成任何形式的智慧生物。可能發展處簡單的動物,但具有智能的人格無法存在。裡面什麼也沒有。
- 中度:d1<d(Re,Im)<d2
EX: 獨立呼叫(MG)特征為存在具备人格的智慧生物(意識强度達到閾值d1)。智能水平不限,形式與數量不限,但意識的强度不足以直接作用於物質。——如果在體系中包含現實世界,那現實世界亦處於這一層面。
- 高度:d(Re,Im)>d2
EX: 五色葉之樹(LC)特征為存在具备人格的智慧生物,且部分個體(比例不定)存在溢出現象(意識强度超過閾值d2),溢出部分能够影響自身以外的物質,具體視個體差異而定。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奇幻世界觀的「魔法」/「異能力」。
除此之外,意識本身具有另一種性質。在與物質作用產生新的世界觀構造後,世界中意識的整體分布显出宏觀固定的形態(可以具象理解成地圖上分布構成的團)。簡單記為有序度S,又有一閾值S0。當S>S0时,這一整體顯現出具备人格的形態(可能和思哲的功能主義有關?)。由于這一「世界人格」與普通智慧生物個體的生成原理差别很大,所以將這一系人格的成分記為與普通意識不同的元意識(metaIm)。這類人格具體參照下文「夢幻類異獸」。